典型经验做法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动能工作 >> 典型经验做法
营口:对外开放再添新动能
编辑:省人社厅刘宇娇
来源:辽宁日报
时间:2018-04-03
进入“自贸时代”,营口开放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蓄积,创造环境将港口功能前置到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营口片区(以下简称营口自贸片区),让两者成为“一体”,并形成“一体两翼多联”格局。在此格局下,以港口为引擎,以自贸区、综保区为路由器,以便捷化商事服务为保障,以保税加工、特色金融、跨境电商为新亮点,营口在持续扩大开放、参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形成自身特色。链接多区域、多层次的宽领域国际合作平台日渐成型……
而今,营口开放迈向新高度、跃入新境界,以开放推进改革深入、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加速营口快速崛起。
“一体化”开辟开放新时空
从营口港鲅鱼圈港区向北,经高速公路或滨海公路,将直抵营口自贸片区,连接两地的铁路专线正在修建,44公里的距离只需要17分钟便可到达,这里将成为“营满欧”集装箱班列的重要集结地。
“以港兴市”是营口一以贯之的发展战略,港口是营口参与区域竞争的核心战略资源,其吞吐量并非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营口经济发展兴衰的折射。营口市委、市政府提出,创造一种“营口港就是自贸区”的环境,将港口功能前置到自贸片区,将自贸片区的经验复制到营口港,让两者形成“一体化”,实现无缝链接。
发动“自贸引擎”后,营口港城联动步入了新境界。营口自贸片区呈“U”形结构,同国际上很多自由贸易区一样,上面的“口”是排名全国前十的大港吐纳天下,下面的“肚”是聚兴产业的广阔空间,两相搭配,一根“联动发展”的链条正悄然运转起来,释放出更大的制度红利。
在地图上,29.96平方公里的营口自贸片区的边界沿街路整齐划定,整片区域接近矩形,这在全国自贸区中并不多见。营口沿海陆域平坦,存量土地丰富,近30平方公里的自贸片区临海未填海,没有“开天窗”,也没有争议土地,是连片的建设用地,项目摆放不受制约。更为难得的是,周围有超过200平方公里连片的国有建设用地,可作为自贸区“溢出效应”的优先承载区。
营口港与营口自贸片区一体化发展,囊括其间几十公里沿海“湾区”、数百平方公里可用土地,以及东北沿海唯一的综合保税区,目标可期、潜力无限。按照《辽宁自贸区总体方案》部署,营口自贸片区将围绕港口核心战略资源和营满欧大陆桥,形成中国北方重要的航运枢纽和东北亚区域物流中心,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高端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构建国际海铁联运大通道的重要枢纽。
自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以来,营口自贸片区与营口港对外“捆绑”宣传,提升知名度,交流频繁、联动密切,强化港口与自贸片区乃至整个城市的产业融合、行业渗透、制度协同、政策覆盖及招商同步,并在审批大厅专门开设了海关和商检窗口方便企业办事。
从物流到人,乃至“城与城”间的链接联动次第实现。营口城市布局散,港口配套优势明显的鲅鱼圈作为城区,“散落”在南边,和主城区不搭界。营口港与主城区西部的营口自贸片区一体化发展,将持续加快营口“融城”进程,构筑起一条开发轴、开放轴、发展轴,拉开发展的扇形、立体化框架。
“双引擎”聚合开放新优势
营口自贸片区与营口港,堪称营口开放新的“两翼”。营口港每年有两万艘货轮进出,从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布局的5个港区,到东北腹地建立的十几个陆港场站,及至海外关键物流节点布局,营口港将出海口不断“上溯”。计划投资3.5亿元,位于营口市鲅鱼圈区的中俄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是全国首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的主体项目,被海关总署批准为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园区建成后,营口港中欧班列发装卸、外贸拆装箱、检验检疫、海关查验、仓储分拨等多项业务将实现集成化操作。
“营满欧”运行10年,发车量扩增百倍。辽宁港口整合后,中欧班列发运量或成全国第一。营口市紧抓契机,突出港口牵动支持其拓展综合性港航业务,以“联运枢纽”定位自身,打造全域临港产业区,围绕港口布局港航物流业、临港大工业。
营口主城区西部将成为“中欧班列”的又一重要集结地,在那里,自贸区、综保区、高新区“三区叠加”,将实现开放层次更高、优惠政策更多、功能更齐全、手续更简化。凭借综合优势,营口加速政策创新和特色案例培育推广,推进证照分离、证照联办改革,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子网站,在推广落实营口自贸片区91项改革试验任务基础上,结合“三区”实际自主复制推广79项创新政策,搭建起“试验场”隐形的“四梁八柱”。
营口自贸片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现“四十六证合一”,已在营口全市推广,企业办理相关证照由改革前的50天,缩短到现在只需2天。推行“16+X”集中监管执法模式,原来由16个部门行使的446大项,共1469小项行政职权集中整合到1个部门行使。
制度创新、对外开放、科技引领优势不断释放红利,吸引资本、人才、技术向营口集聚。营口自贸片区今年预期新增注册企业超过3000家,进入收益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0%,力争未来5年新增注册企业突破1.5万户,运营率达40%以上,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指标实现“翻两番”。
作为“东北沿海唯一综合保税区”,营口综保区将在年内封关运营,为发展离岸贸易、港航配套、服务外包等产业创造条件。同时,营口自贸片区还建设了国际邮件处理中心,启动了营口港跨境电商海运直邮等业务,同步申报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搭建营口面向东北亚及远东地区开放的国际舞台。
参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盘活全域
由营口港联手铁路部门、营口当地民企,以市场化手段运营的“营满欧”班列,在全球坐标系上打通了一条海铁联运大通道,进而一头劲推营口开发建设沿海经济带,拉动自贸片区、开发区、园区、综保区起势,另一头将蒙古国、俄罗斯直至欧洲的11个关键物流节点纳入蓝图,面向所有中欧班列打造“服务区”。“营满欧”从一条移动的线段,衍变成一张开放的网络。
港口不但能“拉货”,更能“拉动”。营口市视营口港为参与服务“一带一路”的先行者,沿营口港走过的路走得更远、步伐更紧,一方面将陆路大通道与海上大通道深度融合衔接,实现“硬支撑”,一方面搭建创新开放平台体系,提供“软服务”。立足沿海经济带,参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营口海陆并举扩大城市开放度。
海、河、铁、公、空的立体交通优势上升为产业优势。在鲅鱼圈临港,去年新增物流贸易企业520家,增幅约25%,其中A级物流企业53家,居全省县区之首。营口全市物贸企业超过5000家,多个品种的专业市场充满活力,大宗商品交易、总部经济、供应链金融等产业风生水起。同时,营口全力推进中粮集团、和润集团粮油深加工等项目建设,做好“前港、中区、后城”联动,以全域产业支撑港口发展,以港口发展带动全域经济。
变“盆景”为“风景”,营口全市“放管服”改革与营口自贸片区对标,推动沿海经济带建设再上台阶。去年,营口北海新区、仙人岛能源化工区、中小企业创业园区晋升为省级开发区。根据沿海经济带建设三年攻坚计划,营口从体制机制创新和产业发展入手,对区位相邻、小而散和产业趋同的园区进行整合,园区数量由37个归并成26个,全面推行公司化运作模式和全员竞聘管理。每个园区都明确了2至3个主导产业,集中力量延长补齐产业链,实现差异化发展。营口高新区将成为全市倾力建设的重大创新平台,目标是争创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力争进入全国高新区100强。
把增加有效投资当作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增长动能顺利转换的关键举措,持续突出项目中心地位,营口去年开复工千万元以上项目539个,超额完成400个千万元以上项目开工计划,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59个,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5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工业用电量增长7.5%,市场主体活跃度高、项目增量大、投资者满意度高、支撑力显现。